中国对“洋垃圾”说不!这些国家突然“凌乱”了……

分类:航运观察 来源:新华国际头条 时间:2018/01/16

新年伊始,西方不少国家感受到垃圾的“压力山大”。随着中国全面禁止进口环境污染风险高、群众反映强烈的废塑料、未经分拣废纸、废纺织原料、钒渣等24类固体废物,有的国家出现垃圾堆积如山的窘况。


作为向中国出口“洋垃圾”的大国,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都如何应对?


美国:为达中国新标,启用人工智能


美国是世界上生产可回收垃圾最多的国家,大约三分之一的可回收垃圾出口国外,其中约一半流入中国。美国废品回收业协会统计,2016年美国向中国出口了市值5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62亿元)的可回收垃圾,其中约一半为废旧纸制品,重量超过1300万吨。


26.jpg


中国“洋垃圾”入境禁令去年7月出台后,美国可回收废品的价格一路走低。去年10月,废纸的价格暴跌35%至40%。


失去中国这一最大买家,不少美国垃圾回收公司努力寻找替代者。可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像中国市场那样吸纳如此大量的可回收垃圾,况且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同样受到中国禁令的影响,也在为其垃圾找出路。


27.jpg


美国废品回收业协会高级主管阿迪娜·阿德勒说,这家机构正在与中方商讨适当放宽垃圾进口标准。


她同时指出,中国的高标准、严要求对美国企业而言也不都是坏事,一场垃圾回收革命的号角或许已经吹响。


为达到中国设定的进口标准,一些美国废品回收企业不惜高价启用人工智能完成垃圾分拣。


俄勒冈州一家企业就引进这样一套系统:机器人将不可回收物从可回收物中挑出,机械手臂每分钟可以分拣80次,而最高效的工人只能达到每分钟准确分拣30次。不过这套系统价格昂贵,并非每家企业都用得起。


对于多数废品回收企业来说,细化垃圾分类、从源头控制可回收垃圾的“清洁性”或许是最实际的选择。


一些企业已经开始重新制定回收垃圾标准,并考虑增加废纸专用垃圾桶,以减轻垃圾分拣压力。


一家废品回收公司甚至考虑在垃圾车上安装摄像头,监控人们是否按要求丢垃圾。


澳大利亚:转变观念,压力也是机遇


澳大利亚媒体报道,中国禁令生效后,澳大利亚会有61.9万吨材料受影响,市值5.23亿澳元(约合人民币26.8亿元)。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援引悉尼废品再生回收公司业务发展经理加思·兰姆的话报道:“中国的禁令会产生很大影响,因为市场将涌入大量可再生材料,价格肯定崩盘。”



澳大利亚环境和能源部长乔希·弗赖登伯格在声明中说:“尽管中国的禁令会给一些行业带来压力,但同时也会为一些回收行业创造机遇。”



视频显示澳大利亚处理垃圾的情况


“现在我们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是新规实施的时间,以及我们作出相应调整以在境内处理废品的速度。我们得与欧洲一样转变消费者和政府的意识,摒弃‘投入、生产、丢弃’的传统概念,转而力求将自然资源尽可能多次地循环利用。”


“因此,应该设计一个‘再回收、再利用、再生产’的方法,让生产商和制造商购买可再生材料和可再生商品并再利用。如何设计产品、管理商品以实现循环利用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日本:向中国出口,本国企业却“吃不饱”


不同于澳大利亚,日本已经有先进的“再回收、再利用、再生产”方法,但受价格等因素影响,依然向中国出口大量“洋垃圾”。


根据日本的贸易统计,日本出口的废塑料中约一半出口到中国,出口废纸中约70%出口到中国。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所办《通商弘报》去年9月报道,中国有关政策的变动会对日本产生不小影响,甚至有观点认为日本对华“再生资源”出口市场可能消失。


日本资源垃圾回收处理体系先进,但最高的环保标准、最细致的处理方式对应的是不菲的处理成本。


在日本,居民每周定期将资源垃圾投放到指定地点,由专人收取,居民处理资源垃圾不会有任何回报。


即使能免费回收资源垃圾,日本的废品回收加工企业也难以轻松盈利。记者采访过一个废旧塑料瓶加工厂,这家工厂将塑料瓶粉碎后加工成初级塑料制品。工厂的负责人表示,苦于原料不足,工厂开工率不高。


29.jpg

2010年日本一家塑料回收工厂内,工人正在工作。新华社记者 华义 摄


如今中国落实“洋垃圾”进口禁令,对日本废品回收加工产业提出新的挑战。


处理“洋垃圾”,西方应摆正心态

长期以来,国际回收市场形成的可回收性垃圾流动模式存在不负责任因素,西方国家作为规则制定者有三种不正常心态。


一是文化上的傲慢。先发优势让这些国家往往自命清高,认为生产和消费属于自己,回收和处置垃圾则应该属于别人,甚至自认出口“可回收性垃圾”也是为了帮助欠发达地区发展,有一种占据道义制高点的施舍心态。


二是只考虑自身利益。在废物回收问题上,发达国家经常以经济利益、市场逻辑为借口和诱饵,向欠发达地区转嫁废弃物处理成本与环境污染。


三是极端不负责任。拥有技术优势的发达国家比欠发达地区更加心知肚明,一些污染暂时是无法治理的。对于某些废弃物,发达国家本已具备比发展中国家更有效的处理技术,但依然出于成本等各种考量选择不自己处理,而是转移出去。


但地球始终都只有一个,在哪里处理废弃物,污染造成的损害都一样。即使所谓发展中国家垃圾处理成本比较低,也仅仅是低在人力成本上,环境能够承载的压力总量不会变。

最新资讯
热门资讯

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27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