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环境分析

分类:航运观察 来源:商务部网站 时间:2017/05/05

2017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然严峻复杂。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有望延续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复苏态势,增长动力有所增强,但复苏基础并不稳固。同时,“逆全球化”浪潮涌动,保护主义势力上升,国际政局动荡多变,不确定性增多。

世界经济复苏加快但仍存在下行风险。经过近9年来的调整,世界经济逐步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缓慢恢复增长动力,但下行风险依然突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测,2017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5%,较2016年提高0.4个百分点,但与金融危机前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发达国家经济形势持续好转,对世界经济复苏形成较有力的支撑。美国失业率稳定在较低水平,居民收入稳步增加,房地产市场量价齐升,特朗普政府上台后金融市场信心一度高涨,有利于促进企业投资。欧元区失业率明显下降,宽松货币政策推动银行业增加对工商企业的贷款,经济内生动力增强,复苏步伐有所加快。日本核心通胀率由负转正,出口快速增长,加上持续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财政政策,经济进一步回暖。但发达国家生产率增速放缓问题突出,收入分配格局恶化,一些国家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短期内经济潜在增长率难以快速恢复。近期,美国商品零售额环比连续两个月下降,显示消费增长出现疲态,经济减速风险上升。政治因素对经济的消极影响有所增大,特朗普政府提出的减税、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等政策能否顺利出台尚存在疑问,债务上限问题又再次浮出水面;英国“脱欧”谈判进程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一些国家极右翼势力借大选之机扩大影响力,经济政策可能越来越多地受到政治议题干扰。新兴市场国家经济总体企稳回升。印度等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在发达国家需求回升、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带动下,俄罗斯、巴西等经济摆脱衰退并进一步改善。但随着国际市场商品价格上涨势头放缓,资源富集国经济复苏动力将减弱。

 

全球金融环境趋紧潜藏新一轮金融风险。随着经济复苏势头向好,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开始收紧。3月16日,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联邦基金利率从0.5%-0.75%调升到0.75%-1%。美联储官员预计年内还将加息两次,一些金融机构预计美联储将于年内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4月起,欧洲央行将量化宽松规模从每月800亿欧元缩减至600亿欧元。全球金融环境趋紧,市场利率上行,流动性极度宽松局面发生变化,将对新兴经济体产生新一轮冲击。新兴经济体资金持续净流入的态势可能发生逆转,外汇储备缩水、货币贬值压力加大,一些外债较多的新兴经济体甚至面临爆发金融危机的危险。在此形势下,土耳其、墨西哥、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先后提高基准利率或其它重要利率,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本国经济增速。

 

国际贸易投资面临新的变局。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受经济和政治这两个层面因素影响,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进程明显放缓。经济层面,发达国家传统产业向外转移已基本结束,新兴产业总体尚不具备转移条件,全球产业分工深化进程减速。一些国家推动产业回归,国内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取代进口,全球价值链面临调整和重构,进一步削弱国际贸易增长动能。政治层面,发达国家收入分配失衡导致“逆全球化”思潮涌动,保护主义对经贸政策的影响增大,一些国家试图采取贸易限制措施解决国内经济面临的问题,全球范围内贸易摩擦明显增多。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公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春季会议公报均未能重申“抵制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显示国际社会共同反对保护主义的共识不断削弱。美国特朗普政府奉行“美国优先”理念,上台后已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并寻求与加拿大、墨西哥重谈《北美自贸协定》(NAFTA),国际贸易规则面临的不确定性明显上升。世贸组织预计,2017年全球贸易量增长2.4%,增速高于2016年的1.3%,但将连续第6年低于以购买力平价测算的世界经济增速。与贸易相比,跨国投资波动性更大,但总体低迷的趋势没有根本改变,且绿地投资表现明显弱于跨国并购,制造业绿地投资尤其表现不佳。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2月份发布的《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2016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流量为1.52万亿美元,较2015年减少13%。2017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有望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弹,预计增长10%左右。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势头可能放缓。2016年下半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结束了连续两年的下跌态势,实现触底反弹。2017年一季度,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总体稳定,3月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与2016年12月份基本持平。这既有经济持续复苏带动大宗商品需求回暖的因素,也有一些主要产油国减产、矿产品新增产能减少缓解供应过剩的因素。2017年,世界经济增长加快,有望为大宗商品价格提供支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7年国际油价将上涨28.9%,非能源商品价格上涨8.5%。但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商品市场需求增长在较大程度上来自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补库存,而公共投资活动依赖于财政支持,在许多国家政府债务上升、财政状况恶化的情况下,其长期效用有待观察,补库存这一短期效应也将在不久后消失,大宗商品需求回升的基础依然不够坚实。全球页岩油气产业快速发展,开采成本不断降低,石油供给增长空间较大,将抑制油价回升幅度。美联储逐步收紧货币政策,美元有望保持相对强势,也将对商品价格上涨形成打压。

 

此外,全球地缘政治矛盾有所加剧,中东、朝鲜半岛等地区紧张局势升温,多个地区恐怖主义势力活跃,都可能对全球经济发展形成干扰,增加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

 

从国内看,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有效防控风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一季度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实现良好开局,增长和效益回升,市场预期改善,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加大,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不断涌现并快速成长,产业优化升级不断推进,就业继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有所加快。但也要看到,当前经济向好有周期性等因素,经济结构调整任重道远,面临不少挑战。

 

综合考虑国际国内两个方面,2017年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环境有望略好于过去两年,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还存在诸多挑战和压力,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外部需求回升的基础并不稳固。今年以来,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进口普遍呈现回暖态势。据世贸组织统计,前2个月全球71个主要经济体进口额合计增长9.7%。但这在一定程度上与过去两年基数较低有关。与2014年同期相比,2017年前2个月进口额仍下降12.9%。当前世界经济总体复苏步伐加快,中国主要出口市场需求扩张,有望拉动中国出口增长。但世界经济深层次结构性矛盾没有根本解决。发达国家收入分配不平衡加剧,中低收入居民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份额下降,居民消费能力受到抑制;新一轮科技革命处于蓄势待发阶段,尚未引发大规模设备投资热潮。多数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呈现阶段性放缓,短期内难以再次全面繁荣。在此背景下,中国的消费品和投资品出口需求增长均缺乏有力支撑,预计回升幅度有限。

 

二是新一轮产业竞争更加激烈。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纷纷采取措施提高本国制造业竞争力、抢占国际市场份额。中国周边的新兴经济体大幅度放宽外资准入,在土地、税收等方面实施引资优惠政策,积极吸引国际投资发展出口加工业。发达国家推出“再工业化”战略,大力促进制造业回归,不断提升本国制造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而中国国内要素成本持续攀升,劳动力成本是周边新兴经济体的2-6倍,沿海不少城市土地成本甚至超过发达国家,制造业传统竞争优势不断削弱,出口订单和产业向外转移增多。在机械装备等产业领域,中国竞争力呈上升之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质量、服务、标准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开拓国际市场面临激烈竞争。2016年全年和2017年前2个月,中国出口增速既低于越南、印度、印度尼西亚等新兴经济体,也低于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

 

三是贸易摩擦的影响进一步凸显。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中国是贸易保护主义最大受害国,已连续21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10年成为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全球约有1/3的调查针对中国。2016年,中国产品遭遇贸易救济调查119起,涉案金额143亿美元,案件数量和金额分别增长36.8%和76%。一些国家频繁对中国钢铁、纺织服装等重点产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涉及面广、涉案金额大,对相关产业出口形成严峻挑战。2017年以来,全球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升温,针对中国产品的贸易摩擦依然频发,钢铁、有色金属制品继续成为摩擦焦点。此外,目前中美正在推进经贸合作“百日计划”,将为双边贸易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但双方依然存在分歧,如近期特朗普表示中国不是“汇率操纵国”,但美国财政部仍再次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观察名单,可能对双边贸易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同时,目前中国占国际市场份额已处较高水平,2016年为13.2%,这是1971年以来其他国家均未达到过的水平,进一步提高份额难度增大。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外贸可能保持中低速增长,且更易受市场需求变化、汇率涨跌等短期因素影响,波动更加频繁。

 

但也应看到,中国外贸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进出口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具备一系列有利因素和条件。

 

一是外贸竞争新优势正在逐步形成。中国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工业体系完整,产业配套能力强,基础设施网络健全高效。出口效率和响应速度远高于其他新兴经济体。一大批企业在国际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积累了开拓市场和国际化经营的宝贵经验。中国有1.7亿受过高等教育和拥有高技能的人才,2016年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08%,相当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规模仅次于美国,为培育外贸出口的技术优势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外贸发展新动能正在不断积聚。中国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进程深入推进,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正在为外贸发展提供新的重要动力。一大批进出口企业主动探索商业模式创新,跨境电子商务、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等外贸新业态蓬勃发展,正在形成新的增长亮点。中国与相关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积极进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稳步推进,有力地带动了大型成套设备及零部件、工程物资等出口。

 

三是外贸发展的制度环境不断优化。国家始终高度重视外贸发展,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外贸稳增长调结构政策,有力地提振了进出口企业信心,降低了企业成本。2017年,商务部将继续推进落实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外贸政策,会同有关部门确定重点政策清单,落实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差异化政策,深入推进新业态试点,继续加强财税和金融支持,着力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合作,实行积极有效的进口政策,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切实为企业减负助力。同时,加大自由贸易协定的宣传力度,帮助企业了解掌握已签署实施的14个自由贸易协定,用好用足优惠政策开拓国际市场。

 

综合来看,今后的一段时间中国进出口有望继续回稳向好,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实现全年回稳向好目标需要付出艰苦努力。面对外贸发展的新形势,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将深化落实国家支持外贸发展的各项政策,支持外贸企业创新发展,不断提高外贸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最新资讯
热门资讯

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27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