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数据惨淡:货代怎么熬过这几个月?
分类:航运观察
来源:维运网
时间:2020/05/07
近期,中国交通运输部发布了2020年一季度的港口吞吐相关数据,其中中国港口吞吐总量为30.73亿吨,同比下降了4.6%。天津、青岛等北方的主要港口小幅下降,长三角、珠三角的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两位数的收缩,唯有西南沿海的钦州港逆势上涨了32.6%,是中国唯一一个集装箱吞吐量增幅达到两位数的港口。
港口吞吐量反应了上下游行业的困境,货代行业遇到的考验是多重的。德迅是top级别的货代企业,根据官方发布的数据,德迅在报告期内营业额下降6.2%,为49.12亿瑞士法郎(约合50.35亿美元);毛利润下降5.1%,为18.78亿瑞士法郎(约合19.25亿美元);息税前利润下降24%,为1.84亿瑞士法郎(约合1.88亿美元)。
此前,中国最大货代中国外运,就曾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0年一季度实现的净利润同比下降50%到60%,公司上年同期盈利5.82亿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公司出口相关的业务量亦有所下降,导致报告期内公司收入和毛利润同比下降,来自合联营公司的投资收益同比有所下降。业内的龙头日子不好过,中小规模的货代当然也很难熬。有媒体通过天眼查等渠道进行统计,发现一季度已经有超过46万家企业倒闭,很多跨境电商卖家已经开始淘汰赛,虽然有些公司逆势上涨在疫情中突围,但更多的公司降薪、裁员,甚至是倒闭。对于货代人来说,贸易出口的减少是骤减的,海外客户退单、工厂休假欠款是一方面,运费快速上涨,且受政策影响波动极大,带来了很多额外的成本。这类案例并不鲜见,双方早就定好价格,但因为航空代理告知要涨价,其中的差价还是由货代公司承担。面对已经全球大面积蔓延的新冠疫情,全球贸易大幅度萎缩已成定局,因此不仅是疫情期,疫情结束后,货代行业都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有业内人士预测,疫情后,接下来各国企业很可能会再造供应链,缩短供应链半径,全球货代市场容量会进一步萎缩,活下去,是货代行业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随着疫情的发展,大批货代企业业务量大幅度收缩,为使企业活下去,裁员、无薪休假和降薪等,都被摆到了桌面上。疫情中,像这样“断尾求生”的企业并不少。但“断尾求生”固然是企业的一种选择,却并非上上之选。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断尾求生”或许可以缓一时之急,但并非治本之策。仅凭价格战是无法立足的,每个能存活下来的货代企业总有自己的“业务护城河”。也许是客户资源,也许是渠道,也许是服务,总之要保持对和行业和企业的正确认知,维护自身最小生产条件,审慎自身的核心客户、核心合作伙伴和核心团队等,保证疫情期间生存,然后再市场恢复后,实现反弹。而且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在此次疫情中,业务相对多元的货代企业明显生存状态要好一点,实打实地证明了“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而在开拓新的业务形态的同时,货代行业从业者也应当抓住机遇,迎难而上,积极推进本行业的具体业务与互联网相结合,促进货代数字化的进程。在这种大形势之下,货代行业即使面临短期的压力,有所淘汰和优化,但是未来还是有长足的发展空间供其成长。针对来讲,货代行业想要度过这个行业低谷期,一方面更多利用云技术、SaaS货代操作系统、业务网络布局等形式和先进工具进行更节本增效的业务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