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8年运行12000余列 开行城市从激烈竞争转向合作共赢

分类:航运观察 来源:央广网 时间:2019/01/10

     央广网北京1月8日消息,自2011年3月重庆发出第一趟开往德国的集装箱班列至今,中欧班列已经走过近8个年头。8年间,中国有56个城市紧跟重庆之后,陆续开通直达欧洲的班列,打开了一条条自东向西延伸的国际贸易通道。


  中国生产的汽车配件、电子设备、纺织服装等产品,通过这张国际物流网,在15天内抵达欧洲15国49城。欧洲的红酒、燕麦等民生产品,也会搭上它,出现在中国超市的货架上。

2018年9月,“满汉”班列正式开通。(“汉欧国际”供图)

  从2011年的17列,到2018年的6300列,中欧班列的运行数量逐渐增多。截至2018年底,8年间全国累计开行12937列。这张逐年扩大的国际物流网,拉动了重庆、成都、郑州、武汉、西安等中西部城市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为这些并不沿海的内陆城市打开对外开放的新窗口。

  以西安为例,2018年,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共1235列,是2017年全年开通数量的6.37倍。与此同时,2018年前三季度,陕西对中亚地区贸易额达7.6亿元,同比增长71.2%。

  海关数据显示,2018年前7个月,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4.57万亿元,增长11.3%。进出口总额增长,离不开这条经济聚集效应逐渐加强的欧亚交通运输干线。无论是全国还是各开行城市,中欧班列在2018年的开行数量几乎是此前七年运行数的总和。

  

中欧班列通道规划图。(图片来自中国一带一路网)

  “中欧班列的开通,与我国区域发展方向和中西部城市的发展步骤有关。”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欧班列运输协调委员会秘书处相关负责人钟成认为,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部分产业逐渐西移,这给中西部地区带来发展机会。同时,承接西迁产业的地区并不沿海,也就面临着物流压力。如果将货物运到东部沿海口岸,再通过海运出口到欧亚各国,时间成本约是铁路运输的三倍,而空运的价格是铁路运输的三倍左右。

  “因此,在中国与欧亚间搭建一条国际铁路运输通道,让中西部地区的货物能以合适的价格与时间抵达国际市场,有利于降低西迁企业的物流成本,提高资金周转率,优化本地的营商环境。”钟成说。

  为此,承接了深圳电子产业的重庆市,在2011年3月19日开通我国第一条直达欧洲的集装箱铁路班列。在此后的2012-2014年间,武汉、郑州、成都、西安等内陆城市陆续开通班列,以此进口纸浆、木材等本地产业发展所需的原材料,出口各地的主要产品。

  

汉欧班列从欧洲运回德国啤酒等产品。(央广网记者 陈锐海 摄)

  2013年9月,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通过加强中国与欧亚各国的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我国与欧洲及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发展迅速,物流需求旺盛,贸易通道和贸易方式不断丰富和完善,为中欧班列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2016年10月发布的《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中欧班列仍处在发展初期,还存在综合运输成本较高、无序竞争时有发生、供需对接不充分等问题,迫切需要加以规范和完善。

  在钟成看来,2011-2015年是中欧班列发展的初始阶段。当时,班列就像一块试验田,很多城市都想过来“垦荒”,“谁都想当第一”,因此出现激烈竞争、低价争夺货源的状况。

  中国物资储运协会的统计显示,此前中欧班列始发地对货源的争夺已拓展至1500公里范围内。这导致部分地方政府为确保班列正常开行,通过大量补贴人为降低物流成本。

  此外是海外市场的争夺。“以前开行班列的城市都采取点对面的运输方式,每个城市都在争夺汉堡、杜伊斯堡、马德里、布拉格、布达佩斯这几个大市场。”钟成说,这不仅导致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出现低价竞争的情况,还造成开行线路重复、利用率不高、实载率低和返程货物量少等问题。

  

2018年12月7日,郑州至东盟越南的中欧班列开行。(郑州国际陆港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供图)

  经过一番“野蛮生长”,到了2015年底,“大家都觉得再这样下去不行了,希望能一起商量,对货源的分配、定价和线路规划等进行协调,提高效率。”在钟成看来,成都、重庆、郑州、武汉、西安这几个承接了西迁产业的城市,在产业结构和外贸产品上偏同质化,在目前已有的货源面前,进行盲目竞争,对彼此都不利。相反,在内部进行整合,对货源和去向进行合理分配,有利于优化运行图,提高线路使用率。

  为此,中国铁路总公司成立中欧班列客服中心、调度台等统筹机构。2017年5月,中欧班列运输协调委员会成立。该委员会由中国铁路总公司倡议,重庆、成都、郑州、武汉、苏州、义乌、西安等7家班列平台公司共同发起,各地中欧班列经营管理相关企业和单位及研究机构参与其中。他们通过优化班列组织、提升服务品质和推动国际协调等工作,试图推动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

  经过一番整合与“洗牌”,中欧班列进入新阶段,相比初期几年,年开行数量出现较大增长。从2016年的1702列增长至2017年的3673列,再到2018年6300列。其中,2018年返程班列由2690列,同比增长111%,基本实现了“四去三回”。

  

2016年以后,中欧班列运行数量增加较快。(图片来自中国一带一路网)

  “为了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们定了几个目标,要求班列的实载率基本要达到100%,还要提高口岸运输的计划兑现率。”钟成说,返程路线也正在规划,不一定要跟以前一样,与去程的路线一致,可以通过绕去其他城市,载上货物再回来,以此提高返程货物量。

  “虽然发展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地方政府也需要在前期进行补贴‘输血’,但从整体上看,中欧班列还是对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起到很大的帮助。”钟成说,接下来就是要不断地提高运行质量,促进中欧班列的市场化运营,让其成为叫响合作共享的国际品牌,成为带动沿线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的黄金通道。

最新资讯
热门资讯

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27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