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提前两年完成发展目标,财政补贴或2020年退出!

分类:航运观察 来源:维运网 时间:2018/11/28

划重点

❶  截至2018年10月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已超过11000列,开行中欧班列的地方城市达到45座,目的地包括欧洲15个国家、亚洲11个国家,运送货物92万标准集装箱。预计截至2018年末将突破5000列,将提前两年完成《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的目标。

❷  据悉,2020年国内将全面取消地方财政对中欧班列的补贴,进行全市场化的运营。这意味着谁拥有更多的资源,谁就在竞争中拥有更多主动权。除对接国内货源外,地方开始纷纷拓展国际货源,争做中转站。

根据各地的最新数据统计,目前有中欧班列运营的城市中,成都、重庆和西安均突破1000列。而再加上郑州、武汉、义乌等其他42个城市的开行量综合推算,截至今年年末全国中欧班列的开行总量或将超过5000列,对比《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实现开行5000列提前两年完成

20.jpg

2011—2017 年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及增长情况(来源:《“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8)》)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表示,就内陆地区而言,中欧班列是聚集资源、形成物流枢纽的推动力,但在多个地方年开行量突破1000列后,应该更加注重开行的质量,而非一味追求数量。

一、2018年全年开行有望超5000列

据统计,截至2018年10月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已超过11000列,开行中欧班列的地方城市达到45座,目的地包括欧洲15个国家、亚洲11个国家,运送货物92万标准集装箱。地方上已经有三个城市的年开行量突破千列,除成都和重庆外,西安的“长安号”是最大黑马

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主任孙艺民介绍,今年1至10月,“长安号”共开行1036列,重载率99.9%。(来源:西安发布)

今年1月至10月,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共计1036列,比2017年增长5.3倍;运送货物105.45万吨,是2017年的4.5倍;货值14.9亿美元,是2017年的7.8倍,从上述几方面观察,其增速均为全国所有中欧班列中的第一位。

而以成都、重庆和西安为领跑者,再加上其他42个城市的中欧班列开行数量,预计截至2018年末将突破5000列,将提前两年完成《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的目标

一位长期从事中欧班列运营和研究的地方物流办人士表示,5000列代表的是数量的增长,也应该看到中欧班列在开行质量方面的突破

如根据《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对于国内中欧班列的发展总体要求是:第一是中欧铁路运输通道基本完善,中欧班列枢纽节点基本建成,货运集聚效应初显;第二是中欧班列年开行5000列左右,回程班列运量明显提高,国际邮件业务常态化开展;第三是方便快捷、安全高效、绿色环保的全程物流服务平台基本建成,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第四是通关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单一窗口”模式基本实现全线覆盖。

“从各地方的实践情况看,可以说中欧班列在这四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上述人士表示,“除中欧班列的开行数量有望在今年提前完成目标外,如国际邮件业务、通关便利化水平方面都推进顺利”。

22.jpg

11月26日,中欧班列(渝新欧)首次较大规模邮件进口测试圆满成功,标志着中欧班列(渝新欧)首次较大规模邮件进口测试圆满成功。图为,海关工作人员查验邮件信息。(来源:新华网)

以国际邮件业务为例,11月20日,“中欧班列(郑州)运邮开行仪式”在郑州铁路口岸举行。这标志着全国进行运邮试点的城市已经达到4个,除郑州外,还包括重庆、东莞、义乌。

而在通关便利化方面,四川自贸区成都管理委员会指导协调处副处长罗双发表示,通过缩小海关监管单元创新中欧班列运营组织模式,以及实现海关和铁路部门的信息共享后,中欧班列(成都)的通过便利化进一步提升。

“第一是有效整合零散货源和班列资源,使中欧班列(成都)的重载率提升10%以上,开行成本降低8%。二是通过关检铁信息平台,实现了中欧班列铁路信息和海关信息点对点互联互通,切实提高班列通关效率。”罗双发称。

二、市场化运营成熟度是关键

据悉,2020年国内将全面取消地方财政对中欧班列的补贴,进行全市场化的运营。这意味着,未来两年是中欧班列的关键时期:谁能拥有更多的货源,谁有可能在市场化的竞争中占据主动权

“现在全国各地方的中欧班列公司,都在探索通过铁路运输更多的商品类型,其目的在于这能提高市场规模。”地方物流办人士称。

以中欧班列(重庆)为例,其主要货物品类,从最初的笔电产品、汽车零部件、通讯设备等,逐步拓展到了化工品、食品、冷链、医药及医药器械等,数据显示,目前重庆以外地区的货源占比逾60%,而中欧班列(西安)宣布其外地货源占比达到了80%。

对于中欧班列未来的运营,国家发改委提出了四方面要求:一是坚持稳中求进,优化开行布局;二是找准目标定位,补齐发展短板;三是坚持市场运作,优化运营环境;四是加强沟通协作,促进利益融合;五是创新服务模式,保障安全运营

“在这其中,坚持市场运作是核心要求。”上述物流办人士表示,“市场化运营水平,是未来取消政府补贴后,地方中欧班列公司能否继续稳定开行的关键”。

除对接国内的货源外,部分中欧班列运营城市,开始考虑做国际货源的中转站

最早进行这一方面探索的是重庆,目前重庆正在推动转口贸易的发展,如通过中欧班列(重庆)与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接驳,实现欧亚间通过重庆的转口贸易,目前已分别开展两次将越南产的韩国LG的电子产品通过陆海新通道和中欧班列联动测试,抵达波兰和德国;以及比利时产的烟叶至日本的转口贸易测试。

西安近期也正计划以“海铁联运”的方式,将日本的部分货物通过中欧班列(长安号)运送至欧洲。西安国际陆港集团总经理助理翟若鹏表示,预计首列测试班列将在12月底前开通,“具体货源由日方组织,西安方面则负责实际的运行工作”。

而对未来的中欧班列的发展,汪鸣认为,“在竞争中,各地应在实现需求的驱动下,推动班列向高质量发展,从单一的通道经济,向带动综合产业布局与产业链的延伸方面扩展”。

最新资讯
热门资讯

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27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