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观察

对美船舶征收特别港务费,克拉克森研究显示,受影响船舶数量降至2370艘!

Seawaymaritime
2025-10-16

中国针对美国港口费用的反制措施已正式落地,但豁免条款显著降低了政策的直接冲击。


Seaway海事新闻获悉,据克拉克森研究最新数据显示,中国自10月14日起对美国相关船舶征收“船舶特别港务费”后,随着豁免政策的实施,受影响船舶数量已从最初预估的3120艘下降至约2370艘,降幅达25%。


这项反制措施是针对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对中国船舶征收港口费用的对等措施,双方政策均于10月14日同步生效。



豁免政策出台

克拉克森研究在10月15日发布的第二版专题报告中指出,中国方面在执行阶段发布了两项关键豁免政策。


所有中国建造的船舶,不论其船旗、所有权结构或租赁安排如何,均不被征收特别港务费。


进入中国船厂进行维修的空载船舶也可享受豁免。


这些豁免显著降低了政策对正常航运活动的直接影响,特别是对那些中资融资租赁结构船舶和在中国建造的国际船队。


受影响船舶分类

克拉克森研究根据数据库的船舶要素,对“美国相关船舶”进行了系统分类统计。


若将所有在美国证券市场上市的航运公司纳入计算,受影响船舶额外增加1417艘。


美国上市的航运公司多从事国际业务,共涉及上市公司56家,其中希腊船东占比最高。


各船型影响差异

随着豁免政策的出台,不同船型的受影响比例出现明显变化。


若将美国证券市场上市的航运公司纳入计算范围,全球船队中受影响的油轮比例从15%降至12%。


散货船从4%降至2%。


集装箱船从7%降至5%。


气体运输船中的LPG和LNG运输船受影响占比分别为8%和17%。


克拉克森分析认为,这反映出政策豁免对中国造船业与国际租赁结构的正面效应。


市场影响与展望

克拉克森研究预计,特别港务费的实施仍将深刻改变国际航运市场的运力布局。


运营成本显著上升。受影响船舶若继续停靠中国港口,将面临巨额额外费用,平均费用预计高达200万美元左右。


市场分层与运力再部署。部分船东或租家可能重新规划航线,减少对中国港口的依赖。


市场效率降低与波动性提升。费用开征后中国港口通关延迟、不同航线上运力供给短期不足等因素可能给市场带来扰动。


华泰证券分析指出,从贸易流向区分,集运受美方港口费影响较大,油运/散货受中方港口费影响较大。


短期来看,船公司可能重新调配全球船舶部署和港口挂靠,以减少相关成本,这将造成供应链扰动,推升运价。


航运市场观察人士认为,短期内部分船东或租家将重新规划航线、减少对中国港口的依赖,以规避潜在费用。


长期来看,全球运力分层和市场再平衡趋势将加剧。


港口费用政策正从单纯的财政性收费转变为影响全球航线、融资模式与资产估值的制度性因素。


国际物流圈

最新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