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因涉嫌串通操纵运价,23家集运公司遭韩国公平交易委员会(KFTC)处以巨额罚款。近日,万海航运消息称,今年1月18日受KFTC调查,已经收到主管机关的处分书,罚款金额115.12亿韩元,约新台币2.71亿元(约合人民币6000万元),对公司财务、业务均无重大影响,将进一步研议后续处理方式,以维护公司权益。

今年1月,KFTC宣布对在韩国-东南亚进出口航线上共达成120次运费协议的23家集运公司实施制裁,处以962亿韩元(约合8085万美元)的罚款,包括12家韩国集运公司和11家海外集运公司。被罚款的12家韩国集装箱航运公司包括HMM、高丽海运、南星海运、东映海运、东进商船、泛洲海运、SM商船、长锦商船、天敬海运、泛洋海运、Heung-A Line、Heung-A Shipping。其余11家海外公司分别为CNC、长荣海运、万海航运、阳明海运、海陆-马士基亚洲(Sealand Maersk Asia)、太平船务(PIL)、 新鑫海航运(New Golden Sea Shipping)、Gold Star Lines、东方海外(OOCL)、海丰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SITC Container Lines)、德翔海运。其中,高丽海运暂定罚款金额最高,达到296亿韩元,HMM将面临36亿韩元的罚款。长荣海运、万海航运和阳明海运分别遭罚款33.99亿韩元、115.12亿韩元和24.19万亿韩元。此外,介入价格串通过程的东南亚集运公司协会也被处以1.65亿韩元的罚款。根据KFTC的说法,这23家海运公司在2003年12月至2018年12月共见面541次,利用电子邮件、kakaotalk聊天室等其他联络网进行交流,就东南亚进出口航线的集装箱海上货物运输服务运费共达成了120次协议。这23家海运公司从基本运费的最低水平开始,到引进和提高附加费、大型货主竞标价等问题达成了协议并予以实施。他们承诺不会互相争抢其他海运公司的货物,从而相互保护了现有的货物量,并拒绝不同意其协议运费的货主的货物装船。据称,该协议是以东南亚班轮公司协会、亚洲区域内运价协议组织(IADA)为中心达成的。参加旨在串通运价的会议的多数人是社长等高管以及组长等中层,还存在韩国集运公司与海外集运公司共同运营的现象。对此,集运业界人士认为,按照韩国法规,集运公司有权共同商定运价和其他和合约条件。但KFTC认为上述23家集运公司的行为仍属非法,依据规定集运公司必须在30天内向韩国海洋水产部报告,事前也须与货主经过充分协商。KFTC表示,集运公司有2种加价方法,一种是调高约定最低费率(agreed minimum rate,AMR),另一种是旺季调节费(rate restoration,RR),通常在旺季期间加收。由于上述23家集运公司只报告东南亚航线的18个RR,没有通报AMR,因此才会被处罚。此外,另据报道,4月初,韩国KFTC已再次启动调查20家船公司涉嫌串通固定从韩国到中国和日本的航线的运费。这是韩国KFTC首度动用「公平交易法」处罚南韩海运业者,虽然是在美国FMC(联邦海事委员会)等国主管机关查价行动之后发威,却可能是全球历来最多航商被开罚的案例。随着运费飙升至新的高度,为船公司们带来前所未有的盈利能力。而从2020年疫情暴发至今,海运价格多轮飞涨,在“天价运费”面前,即使政府出面,往往也都是“船说船有理,货说货有理”。你怎么看?
文章来源:国际船舶网、工商时报等,维运网整理汇编,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