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与欧盟的“分手大戏”迎来一步实质性进展。
当地时间10月17日上午,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表示,欧盟已与英国就新的“脱欧”方案达成一致。随后,英国首相约翰逊也在社交平台宣布,“我们已经得到了一份新协议,英国议会应该在周六通过协议。”同时,他表示这项“伟大的新协议”有助于“收回控制权”。
▼英国首相约翰逊推特
目前,首相鲍里斯·约翰逊领导的执政党保守党在议会下院没有多数席位,因此协议能否通过主要取决于其政治盟友北爱尔兰民主统一党和反对党工党的态度。北爱尔兰民主统一党表示,目前仍无法支持这份协议。此前,特雷莎·梅与欧盟达成的“脱欧”协议正是因为未得到关键盟友北爱尔兰民主统一党的支持而最终流产。
英国下院将于19日的“超级星期六”就这份“脱欧”协议进行表决。
脱欧协议达成,但仍有变数
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和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几乎同时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协议达成的消息,并认为新的协议是公平的,提供了能够解决问题的新方案。欧盟首席脱欧谈判代表巴尼耶表示,在备受关注的英国和爱尔兰的边境问题上,新的协议可以避免爱尔兰出现硬边界。
巴尼耶说,“我们有两个一致的目标。首先,将合法有效的解决方案纳入脱欧协议,以避免爱尔兰与北爱尔兰之间出现硬边界;其次,对于约翰逊首相和英国而言,极为重要的一点是,北爱尔兰仍保留在英国的关税同盟内。”
按照协议安排,英国脱欧后爱尔兰岛上不会出现边界,解决了英国与其最大贸易伙伴欧盟此前谈判陷入停滞的主要症结。
不过,也有人表示不满。英国工党领袖科尔宾表示,他们对这份脱欧协议并不满意。
17日早些时候,北爱尔兰民主统一党(DUP)发布声明称,它将不接受当前形式的协议。即使是在容克宣布英欧达成协议之后,DUP发言人也坚持称,该党仍然反对该协议草案。北爱尔兰民主统一党(DUP)发言人表示,该党对于脱欧协议的立场没有改变。分析人士认为,由于保守党在议会中缺乏多数席位,少了DUP在英国议会中的支持,英国政府几乎无法获得协议批准。
脱欧进程一波三折
自2016年6月英国通过脱欧公投、2017年3月启动脱欧程序以来,英国议会内部以及英国与欧盟都可谓“一团乱麻”。不仅英国硬脱欧派、软脱欧派和不脱欧派“混战”激烈,英欧两大分手方也是一度互不相让,坚守自己的利益考量。
也是因为这种波折不断,“脱欧”变成“拖欧”,期限由今年3月29日拖延至10月31日。
英国“脱欧”大事记
2016年6月23日,英国举行公投,52%的投票者选择“脱欧”。
2016年7月13日,特雷莎·梅接替卡梅伦就任英国首相。
2017年3月29日,“脱欧”程序正式启动。根据英国与欧盟的协议,英国将在2019年3月29日正式“脱欧”。
2017年12月15日,欧盟宣布,与英国在“分手费”等核心议题上取得“足够进展”。
2018年11月25日,欧盟正式通过此前与英国达成的退出协议和“英欧未来关系宣言”两份政治文件,统称“脱欧”协议。
2018年12月12日,特雷莎·梅在保守党议员举行的不信任投票中过关,得以继续担任保守党领袖与首相职务。
2019年1月15日,英国议会下院以432票反对、202票支持的投票结果否决了政府与欧盟达成的“脱欧”协议。
2019年3月12日,英国议会下院以391票反对、242票支持的投票结果再次否决“脱欧”协议。
2019年3月13日,英国议会下院投票决定,反对英国在任何情况下“无协议脱欧”。
2019年3月21日,欧盟同意英国提出的推迟“脱欧”申请,并为“脱欧”最终期限提供“二选一”时间表:如果英国议会下院能通过“脱欧”协议,将允许“脱欧”期限延至5月22日;如果英国议会下院未能通过协议,则英国必须在4月12日前做出新抉择。
2019年4月8日,英国议会正式通过一项法案,要求特雷莎·梅再度向欧盟寻求推迟“脱欧”,以防止4月12日出现英国“无协议脱欧”的局面,法案经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签署后正式生效。
2019年4月10日,欧盟成员国领导人举行特别峰会讨论英国“脱欧”问题,最终同意将“脱欧”期限延长至10月31日。
2019年5月24日,由于英国“脱欧”僵局难破,特雷莎·梅宣布将于6月7日辞去英国执政党保守党领导人一职,并留任首相至保守党选出新党首。
2019年7月24日,英国保守党新党首鲍里斯·约翰逊正式就任英国首相。他强调,英国一定会在10月31日的期限前完成“脱欧”,相信英国能与欧盟达成一份新的、更好的“脱欧”协议。
2019年10月2日,英国政府正式向欧盟递交了新“脱欧”方案,内容包括在英国“脱欧”后一定期限内,进入北爱尔兰的商品需符合欧盟标准,但同时,北爱尔兰将与英国其他地区同步退出欧盟关税同盟。
2019年10月17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宣布,欧盟委员会与英国政府就英国“脱欧”达成协议。
不管最终以何种方式脱欧,英国脱欧必然会对港口、航运、物流等方面造成一定影响。近期有出货英国计划的货主货代们,还是要多加留意,关注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