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航运、达飞造新船!马士基也豪气买入6艘集装箱船舶
近日,有消息称地中海航运(MSC)准备在韩国和中国船厂订造多艘3400TEU甚至是23000TEU级的集装箱船。
达飞轮船(CMA CGM)不久前也在韩国订造了12艘14000TEU的大型集装箱船。
近日,有消息传出,马士基已经与德国商业银行Commerzbank达成协议打包购买6艘最大可达13100TEU的集装箱船。
6艘相关船舶分别为
1.建于2013年的13092 TEU的MaerskEureka
2.建于2013年的13092 TEU的MaerskEdirne
3.建于2013年的4800 TEU的HSShackleton
4.建于2013年的4800 TEU的HSBaffin
5.建于2012年的4800 TEU的MerkurHarbour
6.建于2012年的4622 TEU的MerkurPlanet
总计交易金额大约为2.8亿美元。
这批船舶由Commerzbank直接拥有或投资。由于近些年,航运业不景气,德国多家航运投资银行连遭打击,纷纷对旗下不良航运资产进行处置。不久前世界最大的航运投资银行德国北方银行甚至成功“卖身”完全实现私有化。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10年的时间里,Commerzbank已经将旗下的航运资产从230多亿欧元大幅削减到了26亿欧元左右。
其中,MaerskEureka、MaerskEdirne在此前由韩进海运在运营,曾用名分别为HanjinSooho和HanjinAsia。韩进破产清算之后,作为韩进的债权人Commerzbank收回了这两艘船舶,后来租给马士基运营,船舶管理公司PeterDohle负责技术管理。
2017年以来,集装箱航运市场开始出现复苏迹象,新船建造价格以及二手船舶价格均出现上升趋势。并且船舶租金也随着船舶运费的上升而上升。
韩国宣布造200艘船,振兴海运业 近日,为振兴海运业,韩国政府宣布重磅海运振兴计划。欲在3年内建造200艘船,5年内航运业产值翻番。 4月5日,韩国政府部门召开会议,发布了“造船海运振兴方案”。根据该方案,韩国国内航运公司将在2020年前建造超过200艘船舶(包括至少140艘散货船以及60艘集装箱船),到2022年,韩国海运业将达到大约51万亿韩元(约480亿美元)的产值。这个5年计划包括造船、港口、航运和金融等多个领域。 根据该方案,韩国海运公司可以贷款3万亿韩元以上的政策资金用于买船,同时三家大型造船企业每年须增加雇佣3000人以上。 由于2017年韩国最大海运公司韩进海运的破产使得韩国国内海运收入下降到仅29万亿韩元,下降了约10万亿韩元。同时,韩进海运的破产也给韩国海运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韩国政府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重振韩国海运业,韩国政府在2017年年底成立了一个特别工作组,探讨航运、造船、港口和进出口部门之间的共赢合作模式,最终制定了全面的振兴计划。
文章来源:国际船舶网、物流巴巴,维运网整理汇编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