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全球集运市场迎来了自2015-2017年以来的最大规模联盟重组。班轮公司也开启了新一轮的市场份额争夺。
分析师指出,此次联盟重组,将原来三大联盟(2M、海洋联盟和THE联盟)转变为四个具有不同战略和市场份额联盟。
除了海洋联盟(OCEAN Alliance)保持稳定外,依旧为中远海运集运、达飞集团、长荣海运和东方海外。地中海航运(MSC)开始“单飞”,启动全新的远东-西北欧航线独立运输网络;马士基和赫伯罗特开始运营“双子星”(Gemini Cooperation)海运网络;而由日本海洋网联船务(ONE)、韩新海运(HMM)和阳明海运重新组成Premier Alliance。
新的竞争格局
近几周来,在加沙停火协议达成后,由于复航红海的担忧,现货运价持续下跌。
分析师市场普遍预期,在新网络部署期间,各大新联盟存在争抢市场份额的动机,尤其是“双子星”可能采取“激进”的定价策略,以便吸引更多的客户。
换言之,班轮公司发力争夺市场份额将给不断下滑的货运市场带来了进一步的压力。
Alphaliner称,联盟历史性的重组下,促使马士基和竞争对手MSC都开始将部分航线的报价降至低于现货市场水平,试图吸引货源。
Vespucci Maritime首席执行官Lars Jensen表示,“在向新网络过渡期间,实际价格战风险增加,班轮公司可能会专注于争夺市场份额。”
在之前由2M、海洋联盟和THE联盟组成的三大联盟时,托运人拥有三个设计和服务大致相似的网络。2M拥有230万TEU的运力,海洋联盟运力为459万TEU,THE联盟运力约327万TEU。
联盟重组后,这种竞争态势可能会影响东西航线联盟的市场份额。目前,海洋联盟是最大的联盟,运力459万TEU。Alphaliner称,预计随着新造船投入运营,海洋联盟运力最终将超过500万TEU。
然而,Sea-Intelligence分析师指出,海洋联盟在跨太平洋航线的市场份额将略有下降,“不是因为他们正在减少运力,而仅仅是因为其他班轮公司正在以更快的的速度投入运力”。
“双子星”已公布其370万TEU的网络部署方案;MSC预计将在东西航线上部署至少300万TEU。
Alphaliner表示,Premier Alliance将是最小的联盟,运力约239万TEU。然而,在ONE新造船计划和与MSC的舱位共享的推动下,Premier Alliance的运力可能会达到300万TEU。
不同联盟的不同策略
随着新联盟网络在未来几周内逐步部署,这为托运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更多选择。
在之前的联盟结构下,网络设计在很大程度上类似。然而,马士基和赫伯罗特新CP“双子星”网络采用枢纽-辐射网络(hub & spoke)系统,通过扩展支线和转运枢纽网络,减少港口挂靠次数,避免潜在拥堵,主打90%的准班率。
与此相对,MSC的网络则更加注重与更多港口的直接连接。开放、合作成为MSC、海洋联盟和Premier Alliance的选择,并主打“直挂”,满足货主对快速运输的需求。
Alphaliner指出,不同联盟的策略并无明显的“赢家”。
“‘Gemini’承诺的高准班率目前只是在纸面上,仍需要实践证明他们的网络能够做到。”
“MSC的做法感觉更‘自然’,但由于其许多挂靠港,远洋航线可能面临延误的风险。”
货运和租船市场走势分化
部署新联盟网络,将在数周或数月内影响全球集装箱船队效率和船舶利用率。
近几周来,由于复航红海的持续担忧,货运市场运价大跌。这并没有阻止班轮公司继续争抢运力,租船市场仍在蓬勃发展。
VHBS指出,尽管现货运价连续下跌,2月13日集装箱船租金指数New ConTex报收1414点,同比上涨约106.7%。
成交显示,马士基以日租金10万美元的价格租用8030 TEU集装箱船“Manzanillo Bridge”轮,租期为2-3个月。与此同时,德翔海运(TS Lines)已将其7000 TEU新造船“TS Hongkong”轮租给马士基,日租金99750美元,租期为2-3个月。
达飞集团以日租金50000美元租用4400TEU集装箱船“SCI Mumbai”轮(2008年建造)6个月。
与此同时,租船市场的强劲进一步反映在长期租约成交上。
成交显示,马士基从6月开始以日租金超过35000美元租用希腊船东Chartworld Shipping旗下4255TEU集装箱船“Baltimore Star”轮(2008年建造)3年。
以星(ZIM)据称以日租金27000美元租用了2800TEU的“Calandra”轮(2010年建造)2年。
经纪人表示,这两笔成交表明,目前长期租约的租金较一年前的成交上涨了60%。
简言之,目前集装箱船租船市场情绪仍然高涨。未来发展取决于地缘政治形势,尤其是未来几个月能否复航红海。
VHBS指出,“我们预计,短期内市场将保持小幅上涨,成交仅受船舶供应有限的阻碍。”